借用 a16z 对于空投的定义,“Airdrop: A mechanism for turning the users of a network into owners by granting them economic, governance, and other rights through tokens. ” 也就是***“通过代币授予他们经济,治理和其他权利,将网络用户转变为所有者的机制。 “***
这虽然是一个只有加密领域里才有的概念,但现实中,有很多类似的事物,比如星巴克的星星积分,或者一张集章卡,某种意义上它们都对应了你获得的“经济,治理和其他权利”。当然,我不可能通过一些星星就参与到星巴克的公司治理中,但如果我是一个每天喝一杯星巴克的用户,我的星星不但能确实给我带来一些经济回报,我也会成为星巴克“尊贵的”忠实用户,在各种市场推广活动中被想起,时不时收到些小福利啥的。这几乎和收到加密货币领域的空投时的感觉完全一样,因为我使用了某些产品或服务,因此收到了额外的回报。
所以,空投就是一种对于你按照项目方要求,使用了其产品后的奖励结果。
这样做的目的也非常容易理解,上述定义中所描述的,为了“将网络用户转变为所有者”。这首先是一种吸引用户来使用产品的市场推广手段,通过一定的明示或暗示,引导用户为了获得潜在的空投奖励而使用产品。而当产品吸引的用户和资金不断增加,其空投的预期价值也随之增长,进而可能吸引更多用户。这和互联网巨头们通过巨额补贴来获取用户,并期望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对市场的占有是非常一致的。
但从加密社区的角度来说,这其实更关乎于去中心化和所有权的问题。“代币”,也就是”Token”一词,来自于密码学或者计算机科学领域,这其实并不是一个跟“钱”沾边儿的词,更像是一种凭证。它代表了某种权利,通常是对于发行这个凭证的项目的权利。这些权利未必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,更多是治理权利,比如可以参与项目治理投票,决定项目相关的一些重大事项等等。而持有凭证,被认为是拥有了项目的一部分,但这和股票的概念不太一样,持有一家企业的股票,也能带给你参与公司治理的投票权利,但同时还给你提供了分享这家企业经营利润的权利。
早期的加密货币项目,大部分缺乏明确且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所以也很难谈得上有经营利润或分配机制。所以持有某个项目的代币,更多是意味着我认可这个项目的理念,我愿意参与这个项目的治理,像是一种态度与共识的凭证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项目方对于早期积极参与的用户,会通过空投代币的形式进行奖励,以表示对于这些 OG 的感谢。
在我们讨论空投之前,有必要先回顾一点点历史。在上一轮牛市的初期 2020 年,构成了 ”DeFi Summer” 的大量 DeFi 协议就是通过给用户发放代币来吸引用户使用的。通过简单的借贷,就可以赚取这些项目即将发布的代币。代表项目是 Compound, 一个借贷协议,当时项目在其代币上市前几个月宣布开始“Liquidity Mining”(流动性挖矿), 无论存贷都可以赚取未来空投的代币。而根据一定的代币上市价格假设,当时的流动性挖矿收益率可以达到 100% 以上的 APY.
虽然对于现在的 DeFi 来说,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,但在那个 ETH 还没有任何可用 L2, DeFi 也刚刚萌芽的时期,只要存 USDC, 就可以赚取利息+$COMP 代币,这样的好买卖,迅速就受到了用户的追捧。
而接下来一众 DeFi 协议有样学样,都开启了自己的流动性挖矿计划,由于互相竞争,收益率也一路水涨船高,百分之几百已经是家常便饭,而顶点是一个叫做 Yearn 的项目,这是一个收益聚合器,简单说就是通过智能合约帮你自动参与各种项目的流动性挖矿,在当时是相当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。这个项目的创始人 Andre Cronje 是个传奇人物,$YFI 的 Tokenomic 也颇具加密原生色彩,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下。在 $YFI 正式空投后,价格一路走高。当时在 Curve 的稳定币池提供流动性,就可以挖 $YFI ,且可以达到 4 位数的年化收益率。(在 DeFi 中,这几乎可以视为是没有风险的) 而这时 $YFI 的价格只有不到 $1,000, 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牛市中,最高上涨至$80,000。
回到赚钱吗这个问题上,下面是 $COMP $AAVE $YFI 在正式发币后一年左右的价格变化,可以发现,他们的代币价格几乎没有下跌,也就是说,即使你是在发币当天买入的,你都是大概率赚钱的,更何况当时参与流动性挖矿的人。
$COMP
$AAVE
$YFI
这当然和当时正好是一轮牛市有很大关系,但如果在恰当的时间参与,即使是美元本位,也能获得年化几倍的收益率。上一轮牛市中声名显赫的 Three Arrow Capital (三箭资本)和 Andre Cronje 所在的另一个知名项目 Fantom, 都进行过大量的流动性挖矿并赚取了丰厚的收益。因此,这不仅仅是一种散户可以参与的策略,机构也热衷于此。
<aside> 💡 Andre Cronje 在这篇文章中,详细记录了当时在 Fantom 通过参与 $COMP 和 $SNX 这两个项目的流动性挖矿起步,以不到 $3mil 本金,从 2020 年 3 月开始到 2022 年 11 月 增长至数亿美金的过程。其中,关于 DeFi Summer 期间的流动性挖矿记录如下:
Mar 2020 — Burn is $600,000 / year. We are earning 20% APY on $3,000,000, or ~$600,000 / year. We are happy, we start thinking of scaling up.
Jun 2020 — COMP launches. Earning $20,320 / week from sUSD, earning $39,071 / week from COMP. From $2,000,000 to $6,000,000 (incl FTM)
12 Jul 2020 — +57,933,544 FTM off the market. Treasury at $8,000,000, predominantly from yield farming on COMP and SNX.
</aside>
但事情的发展逐渐疯狂,在这些尚有真实业务的 DeFi 协议之上,又出现了更多没有任何基本业务,完全以吸引这些被挖出来的代币为目的的协议,这类协议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吸引一定的资金量,完成自身代币的发币并套现。比如,当时一些协议为 $COMP 提供高达 3000% 的 APY, 你只要存入 $COMP 就可以赚取这个协议未来的代币。这么竞争的结果直接导向恶性的代币通货膨胀,新项目的代币越给越多,收益率也越来越高,反正发币没有成本,这成为了上一轮 DeFi Summer 最后的记忆。